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弱,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。多年来,零部件企业没有投入研发的原因何在,以及应该如何投入研发,众说纷纭。
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研发。我认为,所谓的研发可以分为两个层面:一个是基础技术的研究,另外一个是具体产品的开发。
基础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在技术、工艺和材料等方面的创新,其研究的成果将应用在具体的产品上。具体产品的开发,包括产品规划、设计、试验、制造(量产) 和销售。基础技术是企业的核心技术,体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基础技术的研究,只搞产品开发技术,就很难脱开原有技术和模仿的痕迹,缺乏创新,其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。
目前,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汽车和零部件都是开发完成的产品,采用的是成熟的技术。一些跨国公司在华设立技术中心,主要也是进行适应性产品开发。从总体来看,我国的汽车工业还处于“复制”生产技术阶段。
作为零部件企业,要搞产品开发,首先要落实市场,市场就是整车(主机)厂。整车企业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向零部件企业提出具体技术要求,零部件企业研发人员根据要求开发产品,或把基础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在新产品上,并在试制、试验中和整车反复地相互协调,最终满足整车的技术要求。零部件的产品开发必须针对某一整车,离开了整车,零部件的开发就失去了意义。实践证明,零部件的开发能力是在和整车开发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。然而,我国的情况是,合资企业不断地从外方买现成的车型,其产品开发过程在国外已经完成了,在中国只是复制生产。而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开发的新产品,大都急功近利,忙于应付市场,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投产时间,关键零件还是首选外国品牌。因此,我国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业很难有开发产品的机会,开发能力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了。